如果不是那份空军蓝的录取通知书直接递到她手上,也许很少有人会注意到,宜宾一中那个常常在天色未亮时独自绕操场奔跑的女孩,已经悄悄成了全四川今年唯一的女空军飞行学员。
收通知书那天,彭馨逸穿着校服,袖口还带着点墨色污渍。指尖轻触那道烫金的“逐梦空天”,手却在微微发抖。不只是因为激动,更是隐约一种迎接未知的紧张——空军飞行学员,在四川,她一年只有这一个名额,全国也不过区区三十人。操场边的栀子花开得正盛,她在人群中看起来和平常无异,但只有她清楚,这一刻等了多久。
588分,足以让同龄人自信满满地选择热门高校和专业,可空军飞选的世界自有一套残酷的逻辑:高考分只是敲门砖。看起来温和腼腆的彭馨逸,生活已被训练和自律提前磨砺得异常锋利。凌晨5点,第一个起床、压着呼吸套上球鞋,深怕吵醒隔壁熟睡的室友;课间十分钟别人在笑闹小憩,她能不眨眼地秒刷一套英语完形填空。晚自习结束后,寝室熄灯,她一头扎进幽暗的走廊借灯苦背政治小条。班主任胡冬梅说她不是最聪明的,但没见过比她更刻苦的——这评价并没有半点夸张的成分。
但打铁还需本色硬,空军的飞行选拔,用“变态”形容并不过分:视力门槛高到普通人难以想象,3000米必须咬牙跑进14分钟,转椅测试要忍着天旋地转还能立即辨认方向。第一次做转椅训练,彭馨逸下地连站都站不稳,藏着反胃的冲动,只让自己咬牙、咬牙、再咬牙。“战斗机可不是温室里的花!”她嘴里没喊过一句累,反而自己给自己加量,练到脸色发白,未曾掉过一次泪。
她的世界里没有“我不行”三个字,只有不断追问:下一关,怎么能做得更好一点?空军飞行员对心理素质的考察,不是一试而论成败,而是持续考察你是否懂得控制恐惧,在眩晕和极限生理反应里找回镇定、重新出发。这或许跟彭馨逸家庭经历分不开。父亲彭开武年轻时曾梦想参军,却因体检不过关抱憾终生。彭馨逸出生的那个夜晚,老彭甚至抱着刚出生的她轻声说:“闺女,将来如果你能飞到云端,爸爸吹一辈子牛。”没想到,多年后,这句玩笑竟被女儿用苦练和毅力一一兑现。
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,彭开武眼里含着泪,用力拍着女儿的肩膀,试图掩饰那份骄傲和心疼。他知道,这闺女比谁都“肯吃苦”。而她的妈妈,拿着那份烫有校徽的通知书,平时几乎很少掉眼泪,这会儿却一遍遍摸着空军标识喃喃道,“她真的要开飞机了,是不是在上面我都看不到她了?”
有网友关心:“考进飞行学员,是不是从此高枕无忧?”现实是,空军航大的训练要比高考难十倍不止。从理论学习到模拟机严苛考核,再到真枪实弹的高空跳伞、极端生存训练,每一步都意味着新一轮淘汰。彭馨逸对此几乎没有“浪漫幻想”。在她的日记本第一页写着:“想飞最先进的战机,当能赢下胜仗的女飞行员。”
她的偶像是刘洋——中国首位女航天员,她却更希望有一天,国家需要女飞行员冲上太空时,那个人能叫上她的名字。你能说她没有资格怀这样的野心吗?
消息传出那天,评论区跟炸了一样:“18岁上天开飞机,我18岁还在纠结米饭配还是面条。”“我初中体育课都绕不过操场,这姐姐3000米还能笑着回来?”“四川妹子,太霸气,姐妹们都服了!”最刺心的评论也有:“女生能不能顶得上男生?又有几个能学会开战机?”真正“顶流”,从来不在镜头和滤镜里,而是这些用汗水笃定写下青春的普通娃。
彭馨逸身上最让我动容之处,恰恰不是她“唯一录取”的孤勇,而是普通家庭孩子在逆流中自带一股子倔强——不是天赋碾压,不是资源横溢,只是一遍遍地说服自己“别比别人慢步”。在军队这样极致公平又极致残酷的体系里,这种靠日复一日磨出来的“自律悍劲”比一切都更真实,留得住人心。
如果现在让你回忆自己18岁在干啥,是不是也会有点脸红?我们走在尾灯渐暗的老操场上,却少有人真的敢搏一把云端的风浪。你有没有想过,梦想的“门槛”到底高在哪?被拒的,是实力还是勇气,或仅仅是那一点点自律的差距?
回到头顶那道湛蓝天空,彭馨逸带给现实的启示并不是“女儿身也能翱翔”,而是“每个普通人只要够狠心自律,起点再低,照样能搏击风浪”。当我们用“天赋”或者“性别优势”去解读她的故事时,倒不如问问自己——你敢不敢明天也五点起床,绕着无人操场,跑完属于自己的三千米?
这个夏天,四川有一位18岁的姑娘,正在走向她的万米高空。而你,又准备怎么见证自己的下一场逐梦呢?
米牛配资-股票10倍杠杆正规平台-山西股票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怎么办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