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次,华东局搞了个联合会议。会上,有位省委书记悄悄拿手挠许世友的腰,痒得许世友直乐,笑着求饶。边上的杨得志见状,拍着手哈哈大笑,打趣道:“你这是在给许司令打气呢,还是在给俘虏开小灶啊?”
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
1962年夏天刚开始那会儿,有一天大清早,上海聚了一堆人,开的是个省委书记和大军区司令都来的大会。那时候啊,台湾的蒋介石老想着搞点事情,老来骚扰我们。这次会议,主要就是要商量下怎么把这国民党老是来捣乱的事儿给解决了。
打仗这事儿,得先把吃的准备好,大军区的头头们最惦记的就是粮食。国家刚熬过三年的苦日子,不少地方粮食都紧巴巴的。后勤能不能跟上,这可是个关乎生死的大事儿,总不能叫咱们的战士饿肚子上战场吧。
会议中场休息,几个参加会议的人出去溜达了。其中一个司令员开口讲道,打仗嘛,咱们谁都不怵,可问题是,有的部队粮食配额现在从每人每月45斤给降到了32斤,这事儿挺让人头疼的。
南京军区的大头头许世友走在最前头,他直愣愣地接过话来说道,对头,咱们南京军区的兵们一个个士气旺盛,上战场打仗绝不含糊,我就是有点犯愁,生怕老家那边的粮食供应跟不上,到时候咱们可就抓瞎了。
坐蜡就是说碰到难题没辙了,处境挺难堪的。讲完这话,许世友扭头就直勾勾地盯着旁边一个人,那人叫刘俊秀,那时候是江西省委的几个书记之一,差不多就是现在的省委副书记那个位置。
刘俊秀,老家在江西永新,他是红六军团的老战士,那时候萧克和王震是领导。他走过了那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。到了抗日战争那会儿,刘俊秀就到了贺龙指挥的晋绥地区,为抗日出力。解放战争爆发,他又去了东北战场,还在延边地委担任过副书记等职务。
东北那边解放以后,四野的部队就往南走了,刘俊秀呢,也回到了江西,在那儿当上了官。由于他特别有本事,慢慢地就升到了省委的大领导位置,主要负责农业方面的事儿。许世友口里常说的那个老表,讲的就是刘俊秀,他本来就是江西本地人,还在江西省委当领导呢。
许世友要是想打仗,为啥会瞅着江西给供粮呢?首先啊,江西那地界的农业生产,比起别的省来,还算不错,粮食能多出一些,能帮着其他地方。
再者,江西是个有着深厚革命历史的地方,那里曾经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地带。毛主席一手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,大部分就在江西。老区百姓思想觉悟高,支援前线那是他们毫不犹豫的责任。
刘俊秀被许世友将军给问住了,他拍拍胸口,直接回道,要是东南沿海那边开打了,江西那就是前线的大后方,也是后方的最前沿,粮食供应的事儿,我们义不容辞。咱们江西人啥时候对自家的子弟兵小气过?
讲完后,刘俊秀伸手轻轻推了一把许世友的背,边往前走边说,就这么定了,你们在前线奋勇杀敌,我们在后面给你们做坚强后盾,绝对不让你们饿着!
许世友被捅得浑身发痒,难受得不行,赶紧求饶,连声说:“行行行,刘俊秀真是太棒了。”这时,济南军区的司令员杨得志在一旁瞧着,忍不住插话,调侃起来,提到了文章最开始的那句话。其实啊,说什么优待俘虏,不过是句玩笑罢了。
许世友、杨得志、刘俊秀这几个人,在革命战争那会儿,压根就没在同一个部队待过。但说来也巧,新中国成立后,他们都当上了领导,一心一意为人民办事。他们之间关系好得很,亲密无间,不仅能一块儿正经八百地谈工作,还能开玩笑、嬉笑打闹,相处得特别融洽。
他们都是真心实意跟着毛主席学习的人。说笑归说笑,刘俊秀说出来的话,那可是板上钉钉,他特别当回事儿。打从土地革命那会儿起,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,江西的乡亲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出了不少力,从来都不含糊。
军人和老百姓关系亲如一家,紧密相连,彼此都当自家人看待。许世友和杨得志对这点深信不疑。有了刘俊秀的保证,他俩就能安心地指挥战斗,好好收拾那些胆敢来挑衅的蒋介石残余势力。
说来也怪,刘俊秀和许世友后来都进了中顾委,而且他俩都在1985年走了。许世友活了80岁,刘俊秀呢,多活了一年,81岁。
米牛配资-股票10倍杠杆正规平台-山西股票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怎么办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