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:本文情节存在虚构,如有雷同实属巧合,图片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"老张,你这一年都去哪儿了?怎么联系不上你?"邻居老王急切地拉住刚下出租车的张建民。
张建民晒得黝黑,背着一个破旧的旅行包,脸上还挂着旅途的疲惫,但眼中却闪烁着满足的光芒。
"我去全国各地转了转,九寨沟、张家界、桂林...这辈子想去的地方都去了!"
"可是你老伴呢?李大妈这一年..."老王欲言又止。
张建民心里咯噔一下,加快脚步往家走。
然而当他推开家门的那一刻,眼前的景象让他彻底愣住了...
这个坚持AA制50年、从不多花对方一分钱的老头,万万没想到自己偷偷卖房旅游一年后,等待他的会是这样的结果。
01
"老张,今天轮到你买菜了。"李秀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,头也不抬地说道。
张建民从卧室出来,看了看贴在冰箱上的那张表格,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的开销分配。
"知道了,买什么?"张建民习惯性地问道。
"随便,但是不要超过三十块钱。昨天我买菜花了三十二,今天你可以买二十八的。"李秀兰拿起计算器按了几下,"这样这个星期的菜钱就平了。"
张建民点点头,拿起菜篮子准备出门。这样的对话,在他们家已经重复了整整五十年。
1973年结婚时,李秀兰就提出了AA制的生活方式。"各花各的钱,谁也不占谁的便宜。"这是她的原话。
那时候张建民觉得新鲜,也觉得这样公平。两个人都在国营工厂上班,工资差不多,AA制确实没什么问题。
结婚当天,李秀兰就拿出一个小本子,认真地记录下了婚宴的每一笔花费。
"酒水588元,你出294,我出294。"
"菜钱1200元,咱们一人600。"
"婚房装修2000元,一人1000。"
张建民当时还开玩笑说:"咱们还没过门呢,就开始算账了?"
李秀兰认真地说:"账要算清楚,感情才能长久。你看那些因为钱闹矛盾的夫妻,不都是因为账不清吗?"
张建民觉得有道理,就同意了。
五十年来,他们严格按照AA制生活。家里有两个存钱罐,一个张建民的,一个李秀兰的。买什么东西,都要先商量价格,然后各出一半。
连生孩子的医药费,都是各付一半。
张建民还记得,儿子张小军出生那天,李秀兰躺在产床上,第一句话不是问孩子怎么样,而是问:"住院费多少钱?咱们一人一半。"
后来儿子长大了,对父母这种生活方式很不理解。
"爸,妈,你们这样活着累不累?"张小军曾经问过。
"不累啊,账算得清清楚楚,谁也不欠谁的。"李秀兰回答得很自然。
"可是夫妻之间,有必要分得这么清楚吗?"
"当然有必要!"李秀兰语气坚决,"钱是感情的试金石。你看那些离婚的,哪个不是因为钱的问题?"
张建民在一旁默默听着,心里有时候也会想,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分得这么清楚。但是习惯了五十年,也就这样过来了。
儿子结婚时,想让父母赞助点钱买房。
"爸妈,现在房价这么高,我和小丽的积蓄不够,你们能不能帮帮忙?"
李秀兰和张建民商量了一下。
"这样吧,我们各出五万,一共十万。但是这是借给你们的,要写借条,每月还一千,不要利息。"
张小军哭笑不得:"妈,我是你们的儿子,借给儿子买房还要写借条?"
"儿子也要算清楚。"李秀兰坚持,"亲兄弟明算账,何况是借钱?"
最后张小军还是写了借条,每个月按时还钱。
这件事让张建民心里有些不舒服,但他没有说什么。
退休后,两个人的生活更加规律了。每天的开销都要记录在册,月底要对账,年底要结算。
"老张,你这个月的电话费超支了三块钱。"李秀兰拿着账本说。
"超支就超支呗,才三块钱。"张建民有些不耐烦。
"三块钱也是钱!明年你的通讯费预算要减少三块钱。"
张建民叹了口气,没有再说什么。
有时候邻居们会开玩笑:"老张,你们夫妻俩真有意思,还AA制呢。"
张建民总是笑笑不说话,但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。
尤其是看到其他老夫妻,老头给老太太买个小礼物,老太太给老头织个毛衣,那种自然而然的关爱,他很羡慕。
但在他们家,买任何东西都要先算账。
有一次张建民想给李秀兰买束花,在花店门口站了半天,最后还是没买。因为他知道,李秀兰会问花多少钱,然后坚持要还他一半的钱。
这样的"浪漫",还有什么意思?
02
去年春天,张建民的老战友老陈来看他。
"建民,你这日子过得怎么样?"老陈坐在客厅里,看着墙上贴的各种账目表格。
"挺好的,挺规律。"张建民给老陈倒茶。
"我看你老伴对钱管得挺严的。"老陈小声说。
张建民笑了笑:"习惯了,五十年了。"
"五十年?"老陈惊讶,"你们结婚五十年都这样?"
"是啊,从结婚第一天就这样。"
老陈摇摇头:"老兄,我不是说你们不好。但是人这一辈子,该享受的时候还是要享受。你看我,退休后跟老伴到处旅游,日子过得多充实。"
"旅游?"张建民有些向往,"去哪儿了?"
"海南、云南、西藏,还去了趟欧洲呢!"老陈拿出手机,给张建民看照片,"这是我们在巴黎铁塔下拍的,这是在泰山顶上的合影。"
张建民看着照片,眼中流露出羡慕的神色。
"花了不少钱吧?"
"也没多少,主要是心情好。你想想,咱们这个年纪了,钱留着还有什么用?不如趁着身体还行,到处走走看看。"
老陈的话在张建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。
那天晚上,张建民试探着对李秀兰说:"秀兰,咱们也出去旅游一次吧?"
李秀兰正在记账,头也不抬:"旅游?花那冤枉钱干什么?"
"就出去看看,放松放松心情。"
"放松心情在家就能放松,何必花那个钱?"李秀兰合上账本,"老张,咱们年纪大了,该省点钱养老了。"
"咱们的退休金也不少,偶尔旅游一次应该没问题吧?"
"那也不行!"李秀兰语气坚决,"钱要花在刀刃上,旅游就是浪费。"
张建民想再说什么,但看到李秀兰的表情,最终还是没说。
但是旅游的念头在他心里越来越强烈。
有一天,张建民在公园里遇到了小区里的老赵。
"老张!"老赵满面红光地走过来,"你怎么样?"
"挺好的,你看起来气色不错啊。"
"刚从桂林回来!"老赵兴奋地说,"漓江的山水,真是太美了!"
"你一个人去的?"
"跟老伴一起去的,报的夕阳红旅游团。"老赵拿出手机,"你看这张照片,这是在阳朔拍的。"
张建民看着照片,心里的向往更强了。
"老赵,你们旅游一次花多少钱?"
"也就三千多块钱,两个人。主要是跟团便宜,吃住都包了。"
三千多块钱,对张建民来说不算多。他的退休金每个月有四千多,李秀兰的也有三千多。但是按照他们的AA制,如果要旅游,他得先说服李秀兰,然后两个人各出一半。
而李秀兰显然是不会同意的。
"老赵,你老伴同意旅游吗?"
"当然同意啊!她比我还积极呢。说是要趁着腿脚还利索,多走走看看。"老赵笑着说,"老张,你怎么不带你家李大姐出去走走?"
"她不愿意。"张建民苦笑。
"那你自己去也行啊!"
"自己去?"张建民没想过这个可能性。
"当然可以!现在很多老年旅游团都有单人报名的。而且说实话,有时候一个人旅游反而更自由。"
张建民心动了,但又想到李秀兰那里怎么交代。
按照他们的AA制,每个人的钱都是各自支配的。理论上,他用自己的钱去旅游,李秀兰是管不着的。
但是五十年的习惯,让他觉得做什么事都要和李秀兰商量。
回到家,张建民又试了一次:"秀兰,我想去趟云南。"
"云南?去那么远干什么?"
"就是想看看,听说那边风景很好。"
"看风景有什么用?花钱又累人。"李秀兰摆摆手,"你要是闲得无聊,就在小区里溜达溜达。"
"我用我自己的钱去,不花你的钱。"张建民说。
李秀兰停下手中的活,看了张建民一眼:"你自己的钱?老张,你是不是忘了,咱们已经商定了,退休后的钱要一起存起来养老。"
"但是每个人总得有点自由支配的钱吧?"
"自由支配?"李秀兰提高了声音,"老张,你是不是年纪大了,开始糊涂了?咱们说好的,除了必要开销,其他钱都要存起来。"
张建民想反驳,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。
晚上躺在床上,张建民翻来覆去睡不着。他想起年轻时的梦想,想去看长城,想去看大海,想去看雪山。
但是五十年来,他从未离开过这个城市。
第二天,张建民去银行查了查自己的存款。除了和李秀兰的共同账户,他还有一个个人账户,里面有八万多块钱,是这些年攒下的零花钱。
八万块钱,足够他好好旅游一趟了。
但是如果他去旅游,李秀兰肯定会生气。他们可能会为了这件事大吵一架。
张建民犹豫了很久,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。
03
转机出现在去年夏天。
李秀兰的姐姐李秀华从外地来看她,要住一个月。
"建民,我姐要来住一个月,你看家里的开销怎么分配?"李秀兰拿着计算器。
"既然是你姐,那这个月的额外开销你出吧。"张建民说。
"那不行,她住咱们家,用的是公共资源。应该三个人分摊。"
张建民有些无奈:"随你吧。"
李秀华是个很开朗的老太太,和李秀兰的性格截然不同。
"秀兰,你们这账算得也太细了吧?"李秀华看着餐桌上的账本,"吃顿饭还要记录谁出了多少钱?"
"这样清楚,谁也不吃亏。"李秀兰认真地说。
"可是夫妻之间,有必要分得这么清楚吗?"李秀华摇摇头,"我和老刘从来不算这些账。"
"那是你们,我们有我们的方式。"
李秀华住了几天后,对张建民说:"建民,你这些年辛苦了。"
"还好,习惯了。"张建民苦笑。
"习惯归习惯,但人活着总得有点自己的想法吧?"李秀华小声说,"我看你对秀兰挺迁就的,但她对你怎么样?"
张建民不知道怎么回答。
"建民,我跟你说个实话。"李秀华压低声音,"秀兰这个人从小就这样,什么事都要算得清清楚楚。我们几个姐妹都劝过她,但她不听。"
"她也是为了家庭和睦。"张建民为李秀兰辩护。
"家庭和睦?"李秀华摇摇头,"你们这叫家庭和睦吗?我看你们更像是合租的室友。"
李秀华的话让张建民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一天下午,李秀兰出去买菜,李秀华和张建民聊起了旅游的话题。
"建民,你这辈子都没出去旅游过?"
"没有,秀兰不同意。"
"你自己去不行吗?"
"她会生气的。"
李秀华叹了口气:"建民,你们都这个年纪了,该为自己活一回了。钱赚那么多,存那么多,最后还不是留给孩子?自己一点都不享受,图什么?"
"可是..."
"没有可是!"李秀华打断他,"我跟你说,我和老刘退休后,几乎把全国都转遍了。西藏、新疆、东北、海南,哪儿都去过。花了不少钱,但是值得!"
"秀兰不会理解的。"
"那就别让她理解!"李秀华说,"有些事情,不需要所有人都理解。你想去旅游,就去!大不了回来后吵一架,能怎么样?"
李秀华的话在张建民心里掀起了波澜。
晚上,张建民躺在床上,想着李秀华的话。
他们都七十多岁了,还能活几年?如果再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,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。
第二天,张建民偷偷去了旅行社。
"大爷,您想去哪儿旅游?"工作人员小刘很热情。
"我想...我想到处转转。"张建民有些紧张。
"那您是想报名单个景点的团,还是想要长期的旅游套餐?"
"长期的?"
"是的,我们有专门针对老年游客的长期套餐。比如全国精华景点一年游,可以去二十多个地方,总共三万八千元。"
三万八千元!张建民心里一惊,这可不是小数目。
"能不能便宜一点?"
"大爷,这个价格已经很优惠了。包吃包住包交通,一年时间,相当于一天才一百多块钱。"
张建民算了算,确实不算太贵。而且他的存款足够支付。
"我...我考虑考虑。"
"好的,大爷。这是我们的宣传册,您回去慢慢看。"
张建民拿着宣传册回到家,心里忐忑不安。
这一年的旅游,意味着他要离开家一年。李秀兰会同意吗?
晚上,张建民又试探着提起旅游的话题。
"秀兰,我想出去走走。"
"又说这个?"李秀兰皱眉,"老张,你最近怎么老想着旅游?是不是在外面听了什么人的蛊惑?"
"没有,就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。"
"外面有什么好看的?电视上不是都有吗?"李秀兰不耐烦地说,"你要是闲得慌,就在家看看书,看看电视,多好。"
张建民知道再说下去也没用,只能作罢。
但是旅游的念头在他心里越来越强烈。
04
李秀华住了半个月后,要回老家了。
临走前,她单独和张建民聊了一次。
"建民,我要回去了,有句话我必须跟你说。"
"什么话?"
"你这辈子为秀兰付出了太多,但是她从来没有真正为你考虑过。"李秀华语重心长地说,"五十年了,你们的关系更像是商业伙伴,而不是夫妻。"
张建民沉默了。
"我知道你不愿意承认,但这是事实。"李秀华继续说,"人活一辈子不容易,该享受的时候要享受,该为自己活的时候要为自己活。"
"可是我们都这个年纪了..."
"正因为这个年纪了,才更要珍惜时间!"李秀华打断他,"建民,我最后问你一次,你想不想去旅游?"
"想。"张建民毫不犹豫地回答。
"那就去!"李秀华拍拍他的肩膀,"大不了回来后吵一架,还能离婚不成?"
李秀华走后,张建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
他想起了年轻时的梦想,想起了那些想去却没去的地方。
如果现在不去,可能就永远没有机会了。
一个月后,张建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。
他瞒着李秀兰,偷偷联系了房产中介。
"师傅,您真的要卖房子?"中介小王有些惊讶。
"是的,我有急用。"张建民说。
"但是这房子是您和您老伴的共同财产,需要她签字同意啊。"
张建民沉默了一会儿:"能不能想想办法?"
"这...不符合规定啊。"小王为难地说。
"我给你加一万块钱中介费。"
小王眼睛一亮,但还是摇头:"师傅,这不是钱的问题,这是违法的。"
张建民有些失望,正准备离开,小王突然说:"不过,如果您能提供委托书,证明您老伴同意您全权处理房产,那就没问题了。"
委托书?张建民心里一动。
李秀兰的字体他很熟悉,毕竟看了五十年的记账本。
回到家,张建民趁李秀兰出去买菜的时候,偷偷练习起李秀兰的字体。
一遍、两遍、三遍...
练了整整一个下午,张建民觉得已经很像了。
他找了一张白纸,写了一份委托书:
"兹委托我丈夫张建民全权处理位于某某小区的房产买卖事宜,特此委托。委托人:李秀兰。"
写完后,张建民仔细检查了一遍,觉得还挺像的。
第二天,张建民拿着委托书去找中介。
"师傅,这是您老伴写的?"小王看了看委托书。
"是的,她同意我卖房子。"张建民心里忐忑不安。
小王又看了看,点了点头:"那行,我们开始办手续吧。"
房子很快就有了买家,价格是六十八万。
办理过户手续的时候,张建民的手都在抖。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这是欺骗,是背叛。
但是另一方面,他又觉得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为自己而活。
房子卖了,加上他的存款,张建民有了七十多万。
这笔钱足够他环游全国,甚至出国旅游了。
但是卖房子的事,他该怎么向李秀兰交代?
张建民想了很久,最终决定先出去旅游,等回来后再面对一切。
他联系了旅行社,报了一个全国精华景点一年游的套餐。
"大爷,您确定要一个人参加一年的旅游?"工作人员再次确认。
"确定。"张建民咬了咬牙。
"那好,我们明天就出发。第一站是桂林,然后是张家界、九寨沟、西藏..."
听着这些地名,张建民心中涌起了久违的激动。
05
出发的前一天晚上,张建民坐在书房里,给李秀兰写了一封信。
"秀兰,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,我已经出去旅游了。五十年来,我一直按照你的方式生活,现在我想按照自己的方式活一回。房子的事,等我回来后再向你解释。请你不要担心,我会照顾好自己。建民。"
写完信,张建民把它放在李秀兰的账本下面,她明天记账的时候就能看到。
第二天一早,张建民趁李秀兰还没起床,悄悄收拾了行李离开了家。
站在小区门口,张建民回头看了看那栋楼,心情复杂。
这里是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,是他和李秀兰共同的家。
但是现在,他要离开这里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
旅游大巴在早上七点准时到达集合地点。车上已经坐了二十多个老人,大家都很兴奋。
"老爷子,您也是一个人啊?"坐在张建民旁边的是一位老太太,姓王。
"是的,一个人自由一些。"张建民笑着回答。
"我也是一个人。老头子去世三年了,孩子们都忙,我就自己出来转转。"王大妈很健谈,"您家里人不跟您一起来?"
"她不喜欢旅游。"张建民简单地回答。
"那可惜了,这么好的风景,一个人看多没意思。"
张建民笑了笑,没有继续这个话题。
车子开动了,张建民看着窗外逐渐远去的城市,心里五味杂陈。
他想象着李秀兰发现他不见了,发现房子被卖了,会是什么反应。
她会很愤怒吧?会觉得被背叛了吧?
但是张建民不后悔。
七十三岁了,他想为自己活一回。
第一站是桂林。
当游船缓缓驶过漓江,两岸的山峰如画卷般展开时,张建民震撼了。
"太美了!"他忍不住感叹。
电视上看过千百遍的景色,亲眼看到时完全是另一种感受。
"是吧,我也是第一次看到,比照片美多了!"王大妈在旁边说。
张建民拿出手机,拍了很多照片。他想着回去后给李秀兰看,让她也感受一下这种美。
但是转念一想,李秀兰还会理他吗?
晚上住在阳朔的酒店里,张建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。
电话响了很久,李秀兰才接起来。
"老张!你到底在哪里?你疯了吗?"李秀兰的声音很愤怒。
"我在桂林,在旅游。"张建民尽量平静地说。
"旅游?你把房子卖了去旅游?"李秀兰的声音提高了八度,"张建民,你是不是老糊涂了?"
"秀兰,我..."
"你什么你?你知道不知道你做了什么?那是我们的房子,我们住了几十年的房子!你凭什么卖掉?"
张建民听着李秀兰的怒吼,心里很难受。
"秀兰,你听我解释..."
"我不听!你立刻回来!立刻!"李秀兰说完就挂了电话。
张建民拿着手机,久久说不出话来。
他知道李秀兰会生气,但是没想到会这么愤怒。
但是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,他决定继续下去。
第二天,旅游团去了象鼻山。
张建民强迫自己把家里的事情抛在脑后,专心欣赏风景。
"老张,你看起来有心事啊。"王大妈注意到了张建民的情绪。
"没事,就是想起家里的事。"
"是不是家里人不支持你出来旅游?"王大妈很敏锐。
张建民点了点头。
"老张,我跟你说个实话。"王大妈拍拍他的肩膀,"人活这一辈子,总要有点自己的想法。我老头子生前就是太听我的话,什么都不敢做,结果到死都没有出过远门。现在想想,多可惜。"
"可是家里人会生气..."
"生气就生气呗!气一阵子就好了。但是如果你不为自己活一回,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。"
王大妈的话让张建民心里好受了一些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张建民逐渐沉浸在旅游的快乐中。
张家界的奇峰异石让他惊叹不已,九寨沟的湖水清澈见底,西藏的雪山让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震撼。
每到一个地方,张建民都会拍很多照片,记录下美好的瞬间。
他还开始写旅游日记,记录每天的见闻和感受。
"今天去了布达拉宫,那种庄严神圣的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。如果秀兰也在就好了,她一定也会被震撼的。"
"在泸沽湖看日出,湖水如镜子般平静,倒映着远山。想起年轻时经常和秀兰说要看日出,但一直没有实现。"
"昨天在丽江古城遇到一对老夫妻,手牵手在石板路上走着,那种相濡以沫的感情让我很羡慕。我和秀兰五十年了,但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。"
随着旅程的进行,张建民的心情越来越复杂。
一方面,他享受着旅游的快乐,感受着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。
另一方面,他也在反思自己的婚姻和人生。
五十年的AA制生活,让他们更像是室友而不是夫妻。
没有浪漫,没有惊喜,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关爱。
有的只是冷冰冰的账本和精确到分的计算。
张建民开始想,如果重新选择,他还会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吗?
06
时间过得很快,一年的旅程接近尾声。
张建民去了二十多个城市,看了无数美景,拍了上千张照片。
这一年里,他学会了很多以前不会的东西:用智能手机导航、在网上订酒店、和各种各样的人聊天。
最重要的是,他学会了为自己而活。
在这一年里,他没有记过一笔账,没有计算过每一分钱的去向,想买什么就买什么,想吃什么就吃什么。
这种自由的感觉,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。
但是随着回家日期的临近,张建民心里的忐忑也越来越强。
李秀兰会原谅他吗?
他们的关系还能恢复吗?
最后一站是海南三亚。
站在天涯海角的石碑前,张建民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。
这一年里,他给李秀兰打过几次电话,但李秀兰不是不接,就是接了后立刻挂断。
这次电话响了很久,终于有人接起来了。
"喂?"是儿子张小军的声音。
"小军,是我。"
"爸!你终于打电话了!"张小军的声音有些激动,"你这一年都去哪儿了?妈都快疯了!"
"我在外面旅游,明天就回去了。"张建民说,"你妈...你妈怎么样?"
张小军沉默了一会儿,然后说:"爸,你还是先回来吧,有些事情电话里说不清楚。"
"什么事情?你妈出什么事了吗?"张建民心里一紧。
"没有出事,但是...算了,你明天回来就知道了。"
挂了电话,张建民心里七上八下的。
儿子的语气很奇怪,好像有什么话想说但又不敢说。
李秀兰到底怎么了?
第二天,张建民坐飞机回到了家。
在出租车上,他看着熟悉的街道,心情复杂。
一年没回来,这个城市似乎没有什么变化,但他的心境却完全不同了。
到了小区门口,邻居老王看到他,立刻迎了上来。
"老张,你这一年都去哪儿了?怎么联系不上你?"老王的表情很奇怪,眼中似乎有同情的意味。
"我去全国各地转了转,九寨沟、张家界、桂林...这辈子想去的地方都去了!"张建民笑着回答,但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。
"可是你老伴呢?李大妈这一年..."老王欲言又止。
张建民心里咯噔一下,加快脚步往家走。
"老王,我老伴怎么了?"
"你...你还是自己看吧。"老王摇摇头,没有再说什么。
张建民的心跳越来越快,他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情等着他。
走到家门口,张建民掏出钥匙,手有些发抖。
钥匙插进锁孔,轻轻一转,门开了。
然而当他推开家门的那一刻,眼前的景象让他彻底愣住了...
07
客厅里坐着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,正在悠闲地喝茶看电视。看到张建民进来,那人站起来,笑着说:"您就是张师傅吧?我是小李,是秀兰姨的...朋友。"
"朋友?"张建民愣住了,"我老伴呢?"
"她出去买菜了,马上就回来。"小李的态度很自然,仿佛这里是他的家一样。
张建民环顾四周,发现家里的布置变了。原来的老式家具换成了新的,墙上贴着他从未见过的装饰画,连沙发都是新买的真皮沙发。
最令他震惊的是,茶几上放着两个茶杯,显然是李秀兰和这个男人在一起喝茶。
"你...你是谁?为什么会在我家?"张建民的声音有些颤抖。
小李笑了笑,正要回答,门外传来了脚步声。
李秀兰拎着菜回来了。看到张建民,她的脸色变了变,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。
"你回来了。"李秀兰的语气很淡漠,就像对待一个陌生人。
"秀兰,这是怎么回事?他是谁?"张建民指着小李。
李秀兰放下菜,在沙发上坐下,"他是老李,我的...男朋友。"
"男朋友?"张建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"秀兰,你在说什么?我们结婚五十年了,你说他是你男朋友?"
"结婚五十年又怎么样?"李秀兰冷冷地说,"你不是把房子卖了,一走就是一年吗?你走的时候考虑过我的感受吗?"
张建民想要解释,但李秀兰继续说道:"张建民,你很好,很潇洒。卖了我们共同的房子,拿着钱去全国旅游。但是你想过没有,你走了,我怎么办?"
"我...我想着等回来后向你解释..."
"解释?"李秀兰站起来,声音提高了,"你把我们住了几十年的房子卖了,就留了一封信就走了,现在回来说要解释?"
老李在旁边轻声说:"秀兰,别激动,慢慢说。"
听到这个陌生男人叫自己妻子的名字如此亲昵,张建民心里一阵刺痛。
"秀兰,不管我做错了什么,但我们是夫妻,你怎么能..."
"夫妻?"李秀兰冷笑,"张建民,你还记得我们是夫妻吗?五十年来,你给过我一束花吗?给过我一个惊喜吗?说过一句情话吗?"
张建民愣住了。
"没有!什么都没有!"李秀兰的眼中闪着泪光,"五十年来,我们就像两个合租的室友,除了算账还是算账。我有时候想,这样的婚姻有什么意义?"
"但是...但是我们不是一直这样过来的吗?你不是说这样很好吗?"
"我说很好,是因为我以为你也觉得很好。"李秀兰擦了擦眼角,"但是现在我明白了,你根本不爱我,你只是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。"
"不是的,秀兰,我爱你..."张建民想要上前抱住李秀兰,但被李志远拦住了。
"张师傅,您冷静一点。"李志远说,"秀兰现在很痛苦,您不要再刺激她了。"
"你算什么东西?这是我们夫妻之间的事,轮得到你插嘴吗?"张建民愤怒地推开老李。
"建民!"李秀兰大声喝道,"不许你对老李无礼!"
听到李秀兰维护这个陌生男人,张建民心如刀绞。
"秀兰,他到底是什么人?你们怎么认识的?"
李秀兰深吸一口气,坐回沙发上:"你走后的第二个月,我去银行取钱,发现存款少了很多。后来才知道是你卖房子的钱。"
"然后呢?"
"我很愤怒,也很绝望。我想不通,和我生活了五十年的人,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。"李秀兰的声音有些哽咽,"我在银行里哭了,志远当时在那里办事,他安慰了我。"
张建民看向老李,这个男人看起来比他们年轻十几岁,大概六十岁左右,保养得很好,穿着也很体面。
"后来我们经常聊天,他很关心我,很体贴。"李秀兰继续说,"他告诉我,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,女人应该被宠爱,被呵护。"
"可是我们结婚五十年了..."张建民的声音很微弱。
"结婚五十年又怎么样?"李秀兰站起来,走到窗边,"这五十年里,你给过我什么?除了冷冰冰的账本,还有什么?"
张建民想要反驳,但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。
确实,五十年来,他们的生活就是围绕着账本转。买什么东西要算账,吃什么要算账,连生病吃药都要算账。
从来没有浪漫,从来没有惊喜,从来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关爱。
"老李不一样。"李秀兰转过身,看着张建民,"他给我买花,陪我看电影,带我去公园散步。他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被爱。"
张建民看着老李,心里五味杂陈。
"秀兰,我知道我这些年做得不够好,但是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啊。"张建民恳求道,"我已经明白了,旅游这一年让我想了很多。我们可以改变生活方式,我可以对你更好。"
李秀兰摇摇头:"太晚了,建民。五十年的习惯,不是说改就能改的。而且,我已经找到了真正的幸福。"
"真正的幸福?"张建民看着李志远,"他给了你什么幸福?"
"他给了我这五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关爱和温暖。"李秀兰的眼中闪着光芒,"你知道吗?志远每天都会给我发早安短信,会记得我喜欢吃什么,会在我生病的时候陪着我。这些,你五十年来做过吗?"
张建民无言以对。
08
"建民,我们谈谈吧。"老李在一旁说道。
"我和你没什么好谈的。"张建民冷冷地说。
"我知道你很愤怒,但是请你听我说几句。"老李的态度很平和,"我并不是故意要破坏你们的婚姻。"
"那你是什么意思?"
"我是真心爱秀兰的。"老李认真地说,"我也是离异人士,一个人生活了十几年。遇到秀兰后,我觉得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。"
"可她是我的妻子!"张建民咬牙说道。
"在法律上是的。"老李点头,"但是在感情上,你们真的还是夫妻吗?"
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张建民。
"你走的这一年里,秀兰一个人过得很辛苦。"李志远继续说,"房子被卖了,她只能租房子住。邻居们指指点点,她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。"
张建民心里一沉,他没想到自己的离开会给李秀兰带来这么大的困扰。
"是我陪着她度过了最难熬的时光。"老李说,"我们从朋友开始,慢慢发展成现在这样。"
"那现在你们...?"张建民不敢问完。
李秀兰抬起头,直视张建民的眼睛:"我们已经在一起生活半年了。建民,我要和你离婚。"
"离婚?"张建民如遭雷击,"秀兰,你疯了吗?我们都这个年纪了,还离什么婚?"
"正因为这个年纪了,才更要为自己的幸福负责。"李秀兰语气坚决,"建民,我们这五十年的婚姻,说是夫妻,其实更像是合作伙伴。现在合作关系结束了,我们各自寻找自己的幸福,不好吗?"
张建民瘫坐在沙发上,这一切来得太突然,他完全无法接受。
"我不同意离婚。"张建民说。
"你不同意也没用。"李秀兰拿出一份文件,"这是起诉书,我已经向法院提交了。"
张建民接过文件,看着上面的字,手在颤抖。
起诉书上写得很清楚:夫妻感情破裂,男方私自出售夫妻共同财产,一年不归,请求法院判决离婚。
"秀兰,你真的要这样做吗?"张建民最后挣扎道,"想想我们的儿子,想想这五十年的感情..."
"儿子已经知道了,他支持我的决定。"李秀兰说,"至于感情,建民,我们之间还有什么感情吗?"
这句话彻底击垮了张建民。
是啊,他们之间还有什么感情?
五十年来,除了算账,他们还做过什么有感情色彩的事吗?
张建民想起旅游这一年里遇到的那些老夫妻,他们手牵手散步,互相照顾,眼中有爱意。
而他和李秀兰,连手都很少牵。
"建民,你也别太难过。"李志远在旁边说,"你还年轻,也可以寻找自己的幸福。"
"年轻?我都七十四了。"张建民苦笑。
"七十四也不算老。"老李说,"现在的老年人生活丰富多彩,你不是刚旅游了一年吗?说明你还很有活力。"
张建民看着这个抢走了自己妻子的男人,心情复杂。
从理智上讲,他知道老李说得没错。他和李秀兰的婚姻确实名存实亡,五十年的AA制生活让他们更像是室友。
但是从感情上,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。
"我需要时间考虑。"张建民站起来。
"当然,这么大的事情,确实需要时间。"李秀兰点头,"不过建民,我的决定不会改变。"
张建民拿起行李,向门口走去。
"你去哪里?"李秀兰问。
"找个地方住。"张建民头也不回地说,"这里已经不是我的家了。"
09
张建民走出家门,在小区里漫无目的地走着。
一年前,他还是这个家的主人,虽然生活单调,但至少有个归属感。
现在,他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老人。
邻居们看到他,都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他。显然,李秀兰和老李的事情在小区里已经传开了。
"老张,你还好吗?"邻居老王走过来,"要不要到我家坐坐?"
"谢谢,我想一个人静静。"张建民勉强笑了笑。
"老张,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。"老王拍拍他的肩膀,"但是有些事情,也不能全怪你老伴。"
"什么意思?"
"你走了这一年,李大妈一个人确实很孤单。"老王说,"而且房子被卖了,她受了不少委屈。我们这些邻居看着都心疼。"
张建民心里一沉:"她...她受了什么委屈?"
"房子被卖后,她只能租房子住。有些人就说闲话,说她老伴把房子卖了跑了,她被抛弃了。"老王叹了口气,"李大妈那段时间经常一个人偷偷哭。"
听到这些,张建民心如刀绞。
他只想着自己的感受,想着要为自己活一回,却没有考虑过李秀兰的感受。
"后来那个老李出现了,对李大妈很好,很体贴。"老王继续说,"说实话,我们这些邻居都觉得李大妈找到了幸福。"
"幸福?"张建民苦笑,"她和我生活了五十年,难道不幸福吗?"
"老张,你别怪我说话直。"老王摇摇头,"你们这五十年,叫生活,不叫幸福。我们在外面看着都觉得你们像是搭伙过日子的,哪里像夫妻?"
老王的话让张建民无言以对。
晚上,张建民在附近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下。
躺在陌生的床上,他想着这一年来发生的事情。
一年前,他为了寻求自由,卖掉房子去旅游。
一年后,他失去了家,失去了妻子,成了一个孤独的老人。
这是他想要的结果吗?
张建民拿出手机,翻看着这一年来拍的照片。
桂林的山水,张家界的奇峰,九寨沟的湖泊,西藏的雪山...
这些美景现在看起来都失去了色彩。
他想起在路上遇到的那些老夫妻,他们相伴旅行,互相照顾,那种温馨的画面让他羡慕。
而他,一个人看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,却没有人分享这些美好。
现在,连可以回去诉说的人都没有了。
第二天,张建民去看了儿子张小军。
"爸,你回来了。"张小军的态度有些冷淡。
"小军,你妈的事......"
"爸,我不想评判你们谁对谁错。"张小军打断他,"但是你做得确实有些过分。"
"我知道我做错了,但是你妈她......"
"爸,妈这一年过得很辛苦。"张小军说,"房子被卖了,她一个人租房子住,承受了很大的压力。而你呢?在外面逍遥快活,音信全无。"
张建民想要解释,但张小军继续说:"爸,我理解你想要自由的心情,但是你的自由建立在伤害妈妈的基础上,这对吗?"
"我......"
"妈找到李叔叔后,整个人都变了。"张小军说,"她变得开朗了,爱笑了,这是我从小到大从来没见过的。爸,你给过妈妈这样的快乐吗?"
张建民沉默了。
确实,五十年来,他从来没有见过李秀兰如此开朗过。
"爸,我支持妈妈的决定。"张小军说,"你们这五十年的婚姻,实在算不上幸福。既然这样,为什么不让彼此都解脱呢?"
"可是我们是夫妻......"
"夫妻应该是相亲相爱的,不是相互折磨的。"张小军说,"爸,你好好想想吧。"
从儿子家出来,张建民心情更加沉重。
连儿子都支持李秀兰的决定,看来他真的是众叛亲离了。
10
一个月后,法院开庭审理离婚案。
张建民坐在被告席上,看着对面的李秀兰和她的律师。
李秀兰穿着一身新衣服,化了淡妆,看起来精神焕发。
这样的李秀兰,张建民几乎不认识。
"被告张建民,你是否同意离婚?"法官问道。
张建民看了看李秀兰,她的眼中没有一丝犹豫,只有坚决。
"我......"张建民想说不同意,但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。
看着李秀兰现在的样子,他知道,她是真的不快乐了。
五十年的AA制生活,确实没有给她带来幸福。
"被告,请回答问题。"法官提醒道。
张建民深吸一口气:"我同意离婚。"
听到这句话,李秀兰明显松了一口气。
"关于财产分割,你们是否有异议?"
根据协议,剩余的钱财一人一半。张建民旅游花了二十多万,剩下的钱平分。
"没有异议。"张建民说。
法官宣布了判决:准予离婚。
五十年的婚姻,就这样结束了。
走出法院,老李在门口等着李秀兰。
看到她出来,老李立刻迎了上去,接过她手中的包,温柔地问:"累了吧?"
张建民看着这一幕,心里五味杂陈。
他想起五十年来,自己从来没有这样体贴过李秀兰。
"建民。"李秀兰走过来,"虽然我们离婚了,但希望我们还能做朋友。"
张建民点点头:"秀兰,希望你幸福。"
"谢谢。"李秀兰说,"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。"
看着李秀兰和老李手挽手离开,张建民心里既痛苦又释然。
痛苦的是失去了相伴五十年的人,释然的是终于不用再算那些冷冰冰的账了。
11
离婚后,张建民搬到了一个小公寓里。
没有了李秀兰的账本,没有了每天的对账,张建民反而有些不适应。
五十年的习惯,不是说改就能改的。
有时候买个菜,他还会习惯性地想:这钱该怎么分摊?
然后才想起,不需要分摊了。
一个人生活虽然自由,但也很孤独。
没有人和他说话,没有人关心他的生活,房子里安静得可怕。
张建民开始理解李秀兰这一年来的感受了。
一个人的生活,确实很难熬。
为了排解孤独,张建民开始参加社区的活动。
在老年活动中心,他遇到了很多和他一样的老人。
有些是丧偶的,有些是离异的,大家聚在一起聊天、下棋、唱歌,倒也热闹。
"老张,你看起来心情不错啊。"活动中心的王主任说,"适应单身生活了?"
"还行吧。"张建民苦笑,"人总要学会一个人生活。"
"那倒是。"王主任说,"其实一个人生活也有一个人的好处,自由自在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。"
确实,现在的张建民比以前自由多了。
想买什么就买什么,想吃什么就吃什么,不用记账,不用算钱。
但是这种自由,却让他感到空虚。
有一天,张建民在超市里遇到了李秀兰和老李。
李秀兰看起来很开心,正在挑选水果。老李在旁边耐心地陪着她,不时地说着什么逗她笑。
这样的场景,在张建民和李秀兰的五十年婚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。
他们买菜都是按照清单,快速高效,从来不会有这种悠闲的时光。
看到张建民,李秀兰愣了一下,然后主动打招呼:"建民,你好。"
"你好。"张建民勉强笑了笑,"你们看起来很开心。"
"是的,生活很充实。"李秀兰说,"你呢?一个人生活还习惯吗?"
"还好。"张建民说,"自由了很多。"
"那就好。"李秀兰点头,"建民,人生苦短,我们都要好好珍惜。"
"是啊。"张建民看着她身边的老李,"你找到了真正的幸福,我替你高兴。"
李秀兰的眼中闪过一丝感激:"谢谢你的理解。"
告别后,张建民一个人继续购物。
看着购物车里孤零零的几样东西,他想起以前和李秀兰一起买菜的时候,虽然要算账,但至少有个伴。
现在,他真正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。
12
时间过得很快,转眼就到了春节。
这是张建民五十年来第一个一个人过的春节。
儿子张小军邀请他去家里过年,但张建民知道,李秀兰和老李也会在那里。
他不想让大家尴尬,所以谢绝了。
除夕夜,张建民一个人坐在小公寓里,看着春晚,吃着饺子。
电视里的节目很热闹,但张建民的心里却很冷清。
他想起去年除夕,虽然和李秀兰也是各自包各自的饺子,各付各的电视费,但至少不是一个人。
现在,真正的一个人了。
电话响了,是儿子打来的。
"爸,在干什么呢?"
"看春晚,吃饺子。"张建民尽量让声音听起来轻松。
"要不你还是过来吧,一家人在一起过年。"
"不了,你们过得开心就行。"张建民说,"我一个人挺好的。"
"爸......"
"好了,不说了,你去陪家人吧。"张建民匆匆挂了电话。
挂了电话后,张建民坐在沙发上发呆。
七十四岁了,他还能有几个春节?
而这些春节,都要一个人度过吗?
张建民想起了李志远的话:你还年轻,也可以寻找自己的幸福。
也许,他真的应该尝试寻找新的生活。
第二天,张建民去了婚恋机构。
"老先生,您想找什么样的伴侣?"工作人员小刘问道。
"就是想找个能说话的人,一起生活。"张建民说。
"有什么具体要求吗?年龄、外貌、经济条件?"
张建民想了想:"年龄相仿就行,其他的都不重要。最重要的是性格好,能够相互理解。"
"那您对AA制怎么看?"小刘问。
"AA制?"张建民愣了一下,"算了,我不想再过那样的生活了。"
小刘给张建民介绍了几个候选人,都是六十多岁的女性,有丧偶的,也有离异的。
张建民约见了其中几个,感觉都不错。
其中有一个叫王淑芬的,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王淑芬今年六十八岁,老伴去世三年了,有一个女儿在外地工作。
她性格开朗,爱笑,和张建民聊得很投机。
"张师傅,您这一年旅游去了这么多地方,真羡慕。"王淑芬说,"我老伴生前身体不好,一直没能出远门。"
"如果有机会,我们可以一起去旅游。"张建民说。
"真的吗?"王淑芬眼睛亮了,"我一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"
和王淑芬的交往很愉快,她不会算那些细账,两个人一起吃饭,谁有钱谁就付,很自然。
她会给张建民买小礼物,张建民也会给她买花。
这种感觉,是张建民五十年来从未体验过的。
三个月后,张建民和王淑芬决定在一起生活。
虽然没有办正式的婚礼,但两个人搬到了一起,过起了夫妻生活。
王淑芬很会照顾人,会给张建民做好吃的,会关心他的身体,会陪他聊天看电视。
最重要的是,她不会算账。
两个人的钱放在一起,想买什么就买什么,想吃什么就吃什么。
这种生活,让张建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。
"建民,我们去旅游吧。"王淑芬提议,"我想看看你说的那些美景。"
"好啊,我们去桂林。"张建民高兴地说,"那里的山水特别美。"
这一次,张建民不是一个人旅游了,而是有了伴侣。
在漓江的游船上,王淑芬挽着张建民的胳膊,两个人一起看着两岸的风景。
"真美啊。"王淑芬感叹,"和你一起看,更美了。"
张建民心里暖暖的,这就是他一直想要的生活。
米牛配资-股票10倍杠杆正规平台-山西股票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怎么办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